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》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。发展银发经济,创造适合老年人的多样化、个性化就业岗位。2024年全国两会中“养老”成为高频词,“大力发展银发经济”作为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重点,再次明确写进中央政府工作报告。今年1月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《意见》),《意见》指出发展银发经济,满足老年群众多方面需求,妥善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,事关国家发展全局,事关人民福祉。并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,就发展银发经济、增进老年人福祉提出了若干意见。这是我国首个以“银发经济”命名的政策文件,也是国办发2024年1号文件,标志着涉及面广、产业链长、业态多元、潜力巨大的银发经济,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,加速扩大内需市场的重要抓手。
▍一、什么是“银发经济”?
银发经济是向老年人提供产品或服务,以及为老龄阶段做准备等一系列经济活动的总和。其中既包括满足老年人就餐、就医、照护、文体等事业范畴的公共服务,又涵盖满足老龄群体和备老人群多层次、多样化产品和服务需求的各类市场经济活动,比如发展老年用品、智慧健康养老、康复辅助器具、抗衰老、养老金融产品、老年旅游服务、适老化改造等潜力产业。发展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,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,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。
▍二、为什么要发展“银发经济”
1.银发经济为扩内需、稳投资提供了广阔市场空间。聚焦人口结构和需求结构变化,精准扩大内需,是我国应对有效需求不足的现实路径。在经济恢复发展过程中,各年龄段人群的健康消费需求更加旺盛,相关领域市场供给不断壮大。同时,我国已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,但城乡建设标准“适老化”不足。在城市更新中加大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、居家适老化改造等,能撬动庞大的政府和市场投资。银发经济是回应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活期待的现实选择。“十四五”时期我国老年人口快速增加、需求层次和消费能力明显加大。
2.银发经济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抓手。当前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呈现三个发展趋势。一是老年人口规模变大。截至2023年,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约2.2亿,占全球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;预计到2030年,将增至2.6亿。二是老龄化速度加快。2011—2023年,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每年约增加0.5%;2022—2034年间,我国每年新增的老年人数将超过1000万,老龄化进程进一步加速。按照国际通行标准,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大于10%,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7%,就进入老龄化,后者比例达到14%,为深度老龄化。2023年,中国60岁以上人口占21.1%,65岁以上比例达15.4%,已进入深度老龄化国家行列。对比世界主要国家老龄化率,从7%到14%,法国耗时126年,德国40年,日本24年,中国仅用了21年。三是高龄化特征愈发明显。2023年,我国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接近4000万,占总人口约2.8%。预计到2050年,高龄老人占比将达到11%。少子化和长寿化使人口老龄化成为不可逆的趋势。老年人对服务和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,促进了相关产业蓬勃发展,成为银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3.发展银发经济也是我国发展人文经济的特色路径。银发经济既关注群众衣食住行等领域的急难愁盼生活必需,也注重调动经营主体前瞻布局创新领先的蓝海产业,是人文关怀和经济发展的最佳结合,体现出创新驱动对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。发展中国特色银发经济,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双轮驱动,既要回应群众需求,又要扩大供给规模、提高供给质量、培育潜力产业,推动形成国内强大市场,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相统一。
▍三、老年消费面临的主要问题
1.满足老年消费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供给不充分。老年消费市场潜力虽然巨大,但因老年人群的年龄、身体健康、收入水平、文化水平、生活环境等因素差异,需求也会存在较大差异。而当前老年消费产品、服务的差异化、丰富度不足,市场尚未得到充分挖掘。比如,相对于养老服务,老年用品种类少,自主研发创新也少,难以满足银发人群需求。在休闲娱乐市场中专门针对银发人群开发的项目更是缺乏,如老年旅游,很多旅游公司都在开发老年旅游产品,但大部分与普通旅游产品没有太大区别。
2.老年消费与投资统筹联动机制较为缺乏。目前老年消费市场一方面面临供给不足,而另一方面却又存在供需不匹配,结构性矛盾突出,导致投资项目亏损、资源浪费的局面。如市面上多数中高端养老服务机构床位空置率高,而普惠性养老床位却一床难求。由于老年消费对产品的性能、使用便捷度都会有特殊的需求,对服务的体验感、情感价值的依托需求也会更强烈,因此银发市场需要更好地统筹消费与投资,让投资恰到好处,资源有效利用,增强对经济的拉动效应。
3.老年消费配套设施不健全,亟待完善。现有的大多数住宅、公共场所、商业载体以及交通设施等,在最初设计时很少考虑老年群体的特殊需求,这对老年人群的生活、出行、消费都带来较大的不便。另外,针对新兴的老年电商市场,电商平台、智能手机、手机APP等作为老龄线上消费的重要数字设施,当前的适老化调整更新速度较为缓慢,一定程度抑制了老年消费潜力释放。
4.老年消费环境不够友好,有待改善。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、学习能力降低,面临的消费环境问题相对于年轻人明显更多。比如,对于“触网”上线消费的老年人,在网络消费遇到问题后,根据阿里研究院的有关报告显示,50%的老年人会选择放弃,线上消费维权对于老年人群来说难度更大。另外,老年消费信用问题尤为突出,老年消费受骗事件频发,这无疑给老年消费市场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。再者,老年消费信息渠道不够畅通,多数老年消费者活动范围较小,以社区为主,不知去何处购买老年产品。虽然网上购物相对方便,但线上消费缺乏体验性,也会降低老年消费欲望。
▍四、如何推动“银发经济”高质量发展
1.加强制度保障。在银发产业发展方面,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,推进市场设施高标准联通,打造统一的要素和资源市场,推进商品和服务市场高水平统一,推进市场监管公平统一。要推进老龄群体消费市场、养老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;强化政策协同,重点在养老、医疗以及金融服务领域加强政策衔接;加快配套政策的完善与优化,推动政策落地见效。
2.加快配套设施的适老化改造。加快推进落实《城市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工程实施方案》,继续支持居家适老化改造,完善居家养老服务、社区养老服务、健康服务设施。鼓励有条件的商场进行有关设施的适老化设计和升级,体现对老龄消费群体的关爱。鼓励各类电商平台、线上服务平台等深入研究不同老年群体的真实需求,对APP进行适老化调整,除了字体、行间距等可感知项目进行调整外,可增加更多操作指引,提供适老化的购物、购票、入场预约、酒店预订等功能,以及语音读屏、语音输入、代付等便捷服务,帮助老年消费者更快更好跨越数字鸿沟,提升老年线上消费的便捷性、安全性。
3.营造老年友好型消费环境。加强对老年消费欺诈行为的惩罚力度,建立个人和企业欺诈老人“黑名单”制度,并引导老年消费者提升智能终端使用、防诈骗、理性消费的意识与能力,为老年群体营造安全、放心的消费环境。畅通老年消费者维权渠道,鼓励电商平台设立老年电话维权服务中心,优先为老年消费者解决线上消费遇到的问题。加快建立老年用品和服务质量标准体系,规范银发经济市场发展,推动银发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。
4.聚焦多样化需求,培育潜力产业。强化老年用品创新,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,推广应用智能护理机器人、家庭服务机器人,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。发展抗衰老产业,推动生物技术与延缓老年病深度融合,开发老年病早期筛查产品和服务。丰富发展养老金融产品,加强养老金融产品研发与健康、养老照护等服务衔接。组建覆盖全国的旅居养老产业合作平台,培育旅居养老目的地。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,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,开展数字适老化能力提升工程。
5.强化要素保障,优化发展环境,引导银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。围绕康复辅助器具、智慧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,谋划一批前瞻性、战略性科技攻关项目。加大科技创新力度,将数字化、智能化与老龄群体自身特点相结合,在产品和服务设计上更加精准,满足老龄群体的实际需求。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、银发经济产业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。推进人才队伍建设,健全数据要素支撑,加强对产品和服务的监管,严厉打击欺老、骗老、假冒伪劣商品制造与销售行为,更好维护老年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文章摘自:公众号 公管MPV社